據德國知名媒體《踢球者》的最新報道,德國職業足球界即將迎來一項關于球童的新規定。這一規定是由德甲聯盟提出的,他們建議德甲和德乙的36家俱樂部,讓球童在比賽中僅負責將足球放在場邊的標記墊上,而非直接將球拋給球員。盡管此項規定并非強制執行,各俱樂部擁有自行決定的權力,但其背后所蘊含的深意卻是足球運動公平競賽的重要一環。
德甲聯盟向德國新聞社透露,這一改變的初衷是為了更快地恢復比賽,減少比賽中的拖延時間,從而促進聯賽的公平性。目前,包括勒沃庫森、霍芬海姆、奧格斯堡在內的多家俱樂部已經在實際操作中采用了這種“標記墊放球”的模式。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職業賽場周圍需要至少安排8名球童,由主隊提供。然而,在過去,這些球童的具體操作方式一直是由各俱樂部自行決定,這導致了比賽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
在現行的模式下,擁有自主控制發球速度的球童可能會成為影響比賽進程的關鍵因素。他們既能通過快速發球來加快比賽節奏,也可能通過拖延發球來影響比賽進程。例如,在今年3月的一場德國與意大利的歐國聯比賽中,一位年僅15歲的球童諾埃爾·烏爾巴尼亞克迅速將球交給基米希發出角球,助穆西亞拉破門,改變了比賽的走向。同樣的快發角球戰術也在利物浦與巴塞羅那的歐冠半決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然而,《踢球者》指出,如果所有俱樂部都采納這一新規,那么這類小型“英雄故事”將可能不再出現。盡管如此,新規并不能完全杜絕比賽中斷的現象。因為即使沒有了球童的直接拋球,場邊散落的足球仍可能被球員故意踢進場內,以制造比賽的中斷。因此,盡管新規的出臺對于規范比賽流程、提高比賽效率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如何更好地平衡比賽的公平性與觀賞性,仍是各俱樂部和足球管理機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