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BA休賽期,外界的目光大多聚焦在外援和本土球員的轉會動態上,裁判的動向往往被視為次要新聞。然而,CBA官方最近公布的2024-25賽季十佳裁判員名單卻再次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名單上包括了閆軍、張磊、郭楠、楊宏峰、段鑄、孫健、王萬松、李津、辛艮偉和楊曉光等一眾知名裁判員。其中,閆軍和郭楠等明星裁判更是外界調侃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比賽,如霍楠執裁廣東隊的比賽,其引起的熱議程度絲毫不亞于核心球員的表現。
以閆軍為例,他在總決賽的執裁表現曾引起北京球迷的不滿。在G2回合中,作為中方裁判代表的他,頻繁給予孫銘徽罰球機會,其吹罰尺度過于顯眼,被認為對比賽結果產生了重要影響,廣廈隊能夠扳回比分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歸結于此。此后,閆軍便從總決賽的裁判名單中消失。
與此同時,另一位裁判孫翌淼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作為少數現役的國際裁判之一,他執裁了總決賽的G4和G5比賽,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他的吹罰尺度與外籍裁判配合得當,作為第二裁判在關鍵時刻“不搶鏡”,完成了基本的吹罰任務。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如此優秀的國際裁判孫翌淼并未出現在十佳裁判員名單之中,這無疑讓人感到困惑。
除了閆軍和孫翌淼之外,其他上榜的裁判員如楊宏峰也曾在關鍵比賽中影響過比賽結果。例如在青島隊與對手的決戰時刻,他的一次技術犯規判罰以及對胡金秋打手動作的忽視,都直接影響了比賽的走向。這些老牌裁判在關鍵時刻的吹罰尺度已經成為球迷關注的焦點。
簡單介紹這十位裁判員,他們均是國際級或CBA專職裁判員,各自擁有豐富的執裁經驗和業務能力。無論是執裁國際大賽還是CBA季后賽,他們都展現出了高超的水平和專業的態度。然而,這份十佳裁判員名單的公布,似乎并不完全符合球迷和公眾的期待,尤其是對于孫翌淼這樣的優秀國際裁判未能上榜,更是引發了公眾的猜測和討論。
總的來說,這份十佳裁判員名單的公布再次引發了公眾對CBA裁判員執裁水平的關注和討論。無論是老牌裁判還是新晉裁判,他們的每一次吹罰都可能成為影響比賽結果的關鍵因素。因此,對于CBA來說,如何提高裁判員的業務水平和公眾形象,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